返回

支付人专业分析:备付金集中存管后的支付机构利弊得失

与网贷行业备案延期相比,支付行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强监管。 ......

与网贷行业备案延期相比,支付行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强监管。

  继“断直连”后,6月29日,央行办公厅下发《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号),要求支付机构从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随着备付金100%集中存管后,对于支付机构会有哪些利弊影响呢?

  近日,由中国支付网主办的第28期“支付沙龙”活动在京举行。活动现场,来自某支付机构风控和合规部门的负责人就“备付金监管思路演进和影响”发表了相关观点。

  备付金监管经历的两个阶段

  关于支付机构备付金乱象由来已久。此前,上海畅购恶意挪用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广东益民借用多用途预付卡名义推出“加油金”业务,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达22.2亿元,且资金被挪作他用,造成敞口6亿元;浙江易士挪用5420.38万元客户备付金用作民间借贷;2015年在对支付机构进行的备付金管理专项检查中发现,包括安易联融、广西支付通等在内的4家支付机构存在挪用、占用备付金的情况,涉及资金总额达2.5亿元,备付金缺口1.46亿元左右。

  正是频发的乱象行为,加快了央行对支付机构备付金监管的力度。该负责人介绍到,关于支付机构备付金的监管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通过业务规则控制阶段和备付金集中缴存阶段。

  在业务规则控制阶段,监管部门主要通过降低规模和不挪用、占用资金来进行。在资本约束上要求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比例不得低于10%,同时要求只有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公司才能开立支付账户,并通过Ⅰ、Ⅱ、Ⅲ账户,对限额进行规定。

  相关数据显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规模在此阶段迅速膨胀,从2013年的1226亿元迅速上升到目前的11384亿元。正是由于业务规则控制阶段效果并不明显,致使央行下定决心开始实施备付金集中存缴。

  2017年1月,央行印发《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同年12月,央行再度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要求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由现行的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而在今年6月29日,根据最新发布的备付金存管办法,从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并到明年1月14日实现100%交存。

  利息收入降低,手续费将提升

  对于备付金集中交存对支付机构造成的利与弊影响,该负责人分析表示,从积极的方面看,备付金集中交存后,有利于人民银行监管,提高备付金的安全性;同时,随着支付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的减少,使得账户管理更加简单,后续在支付结算工作上,可能需要的人员会相应减少。此外,备付金集中存管后,支付机构也将以支付为主业,这也是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部门的初衷。

  但备付金100%集中存管后,大大降低了支付机构的利息收入。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的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支付机构存放央行的备付金存款为4995亿元,以50%的比例测算,支付机构备付金日均余额约为1万亿元左右。在1万亿的规模中,定期和活期存款比例按照4:6计算的话,利率分别按照1.3%(六个月定期存款)和0.35%计算,一年的利息收入约为73亿元。

  待备付金2019年1月实现100%集中存管后,这部分的收入将降至为零,而支付机构的收入也将大大减少。

  随着备付金集中存管,支付机构的利息收入大幅降低后,支付机构与银行谈判的筹码也随之降低。此前“羊毛出在猪身上,最后由狗买单”的做法也将不再存在,以近期微信支付对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为信号,后续支付通道的手续费也将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备付金集中存管后,T+0或将成为支付机构的标配,后续基于备付金账户的创新业务也将随之减少。